「攘」的解释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攘
- 排除、抗拒。 【组词】:攘除奸凶
- 偷窃。 【组词】:其父攘羊,而子证之。(《论语.子路》)
- 扰乱。 【组词】:纷纭扰攘
详细解释
基本字义
攘
- 动词 扰乱。《淮南子.兵略》:「故至于攘天下,害百姓。」《汉书.卷四零.张良等传.赞曰》:「陈平之志,见于社下,倾侧扰攘楚、魏之间,卒归于汉,而为谋臣。」
其他字义
攘
- 动词 排斥、排挤。《公羊传.僖公四年》:「桓公救中国而攘夷狄。」《楚辞.东方朔.七谏.沉江》:「正臣端其操行兮,反离谤而见攘。」
- 动词 捋。指卷袖露出手臂的动作。《孟子.尽心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文选.曹植.美女篇》:「攘袖见素手,皓腕约金环。」
- 动词 窃取。《孟子.滕文公下》:「今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或告之曰:『是非君子之道。』」
- 动词 侵夺。《庄子.渔父》:「诸侯暴乱,擅相攘伐,以残民人。」《汉书.卷六四.严助传》:「南夷相攘,使边骚然不安,朕甚惧焉。」
- 动词 祭祀神只以除不祥。《礼记.月令》:「九门磔攘,以毕春气。」
「攘」字怎么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