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合题」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 将试题分成甲乙两部分,将所需配合部分的题次次序颠倒,使答题者从中寻求配合的一种试题。
辞书版解释
- 配合题是由选择题变化而来的一种型式,适用于测量概念与事实之间的关系。此种题目在结构上所包括的,一为问题项目;另一为反应项目。通常系由后者中选出与前者相适合之项目,由于项目间之性质难求一致,易提供不适当之暗示,故标准化测验较少采用。唯在一般教师自编测验中,如能顾及以下命题要领,此种题目仍有其测量学生成就之价值:(1)各题目及各反应(即答案)在性质上应力求相近,且按逻辑次序排列;
(2)题目与答案数不宜相等;
(3)配对项题目不可过多或过少,以五项至十项为宜;
(4)作答的方法必须予以明确的规定和说明;
(5)同一组题目宜印在同一页上,以免造成作答的困扰。\n 一般认为配合题具有下列优点:(1)可在短时间内测量大量相关联的事实资料:在配合题中,数个问题为同一组的反应项目,所占篇幅较小,可在短时间内测量记忆性资料。(2)编制较容易:配合题具有选择题的特性,但因所有问题项目共用同一组反应项目,所以其编制较选择题容易,只是要编制品质佳的配合题也需要高度技巧。\n 配合题也有下列的几个缺点:(1)仅能测量记忆性的事实资料,无法测量高层次的学习结果。而且容易提供额外的猜答线索;
(2)编制配合题很难找到一些符合教育目标和学习结果的同质材料。
--作者:简茂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