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推半就」 的拼音、读音、造句

词语

半推半就

词类

习语

拼音

bàn tuī bàn jiù

怎么读

近义词

欲就还推

反义词

投怀送抱﹑直捷爽快

英语

strike an attitude of half-declining and half-accepting so as to provoke the other party to greater or more ardent efforts or to a more agreeable offer

造句

在众人的极力劝说之下,王先生半推半就的收下厚礼。

「半推半就」的意思和解释

成语词典版解释
释义
就,本指到职、就位,俯就。引申为依随,顺从的意思。「半推半就」形容假意推辞终久俯允的样子。语出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
典源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但蘸着些儿麻上来,鱼水得和谐,嫩蕊娇香蝶恣采。半推半就1>,又惊又爱,檀口2>搵3>香腮4>。

(1) 就:本指到职、就位,俯就。引申为依随,顺从的意思。
(2) 檀口:明.陈继儒《枕谭.檀晕》:「按画家七十二色有檀色,浅赭所合,妇女晕眉色似之。人皆不知檀晕之义何也?」画家颜色中檀色,是浅赭色、浅红色。所以妇女的红唇称为檀口。
(3) 搵:音ㄨㄣˋ,本是用手按住,后用嘴抵住、贴住也叫搵。
(4) 香腮:美人的面颊。腮,音ㄙㄞ。
典故说明
就,依顺,顺从的意思。「半推半就」一词出自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后来多见于明清小说之中,如《二刻拍案惊奇》、《镜花缘》。故事里,透过红娘的居中帮忙,崔莺莺和张君瑞得以在夜里无人时私会西厢房。两人在房中互诉衷情时,崔莺莺在半推半就之下,让张君瑞吻了她的腮颊。这里的「半推半就」是用来形容崔莺莺当时的心情,意指她心中早已同意,但表面上却不答应,表现出推辞、害羞的情态。后来「半推半就」被用来形容假意推辞的样子。
书证
  • 01.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搵香腮。」(源)
  • 02.《封神演义.第二六回》:「纣王见喜媚不甚推托,乃以手抹着喜媚胸膛,软绵绵,温润润,嫩嫩的腹皮,喜媚半推半就。」
  • 03.《醒世恒言.卷八.乔太守乱点鸳鸯谱》:「慧娘初时只道是真女人,尚然心爱。如今却是个男子,岂不欢喜!况且已被玉郎先引得神魂飘荡,又惊又喜,半推半就道:『元来你们恁样欺心!』」
  • 04.《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八》:「程朝奉早已瞧科,就中取着三两多重一锭银子,塞在李方哥袖子里道:『且拿着这锭去做样,一样十锭就是了。你自家两个计较去。』李方哥半推半就的接了。」
  • 05.《醒世姻缘传.第八三回》:「后边封出银来,光棍们半推半就的接到手里,谢了相主事狄希陈,欢声如雷而散。」
  • 06.《镜花缘.第三零回》:「国王既实意送来,想来九公也实意要收的。与其学那俗态,半推半就,耽搁工夫;据俺主意,不如从实收了,倒也爽快。」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心中早已同意,表面上却不答应,表现出假意推辞的姿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红楼梦˙第四十回: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
辞典修订版解释
  • 心中早已同意,表面上却不答应,表现出假意推辞的姿态。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半推半就,又惊又爱。」《红楼梦.第四零回》:「鸳鸯也半推半就,谢了坐,便坐下。」
辞典简编版解释
  • 半迎半拒,通常为假意推辞的姿态。
      【造句】在众人的极力劝说之下,王先生半推半就的收下厚礼。
教育Wiki版解释
目录

出处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但蘸着些儿麻上来,鱼水得和谐,嫩蕊娇香蝶恣采。半推半就,又惊又爱,檀口搵香腮。

故事内容

「半推半就」一词出自元朝王实甫的《西厢记》,后来多见于明清小说之中,如《二刻拍案惊奇》、《镜花缘》。故事里,透过红娘的居中帮忙,崔莺莺和张君瑞得以在夜里无人时私会西厢房。两人在房中互诉衷情时,崔莺莺在半推半就之下,让张君瑞吻了她的腮颊。这里的「半推半就」是用来形容崔莺莺当时的心情,意指她心中早已同意,但表面上却不答应,表现出推辞、害羞的情态。后来「半推半就」被用来形容假意推辞的样子。

解释

用来形容一个人心中愿意,表面又装作不愿的姿态。

相似、相异词

近义词

若即若离、欲就还推

相异词

投怀送抱、直捷爽快

造句

你如果喜欢这东西就收下,何必半推半就的,真不乾脆

「半推半就」相关图片

半推半就
语文课 www.yuwen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站部分内容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