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监本」 的拼音、读音、造句

词语

北监本

繁体

北監本

拼音

běi jiān běn

怎么读

英语

Beijian Ben

「北监本」的意思和解释

辞书版解释
  •   明朝北京国子监所刊印的图籍,称为北监本。
      北京国子监原为元朝旧学,明朝建国后改为北平郡学,成祖永乐初年营建北京新都时,改为北京国子监,又称北监。
      北监自明朝中叶始逐渐刊印书籍,万历以后较为兴盛,并取代南监刻书地位。北监刻书数量不多,不能与南监相比,因北京内府主要刻书机构为司礼监,许多图籍已由司礼监经厂刊印,据明周弘祖[古今书刻]记载,北监刻书仅41种,(包括:[四书]、[孟子节文]、[古史]、[务本书]、[楚辞]、[淮海集]、[字苑撮要]、[山海经]、[国子监志]等。)虽然此书目有所疏漏,然尚略可知北监本的概况。
      此外,北监曾依据南监本重刻[十三经注疏]和[廿一史]。万历年间南监所刻[十三经注疏]板片,缺[周礼]、[礼记]、[孟子]等书板,余板亦残损不全,万历12年(1584)北监祭酒张位奏准校刊[十三经注疏],14年遂据嘉靖闽中御史李元阳本(或称闽本)重刊,7年后完成,崇祯5年(1632)重修,而李元阳本则是依据南监三朝本所刊。晚明藏书家毛晋汲古阁本[十三经注疏],又据北监本重刊。万历24-34年北监亦据南监本[廿一史]重刊,成为一时盛举。
      北监本板刻整齐美观,但内容讹误不少,例如所刻[廿一史]中,辽、金二史原有缺文脱叶之处,北监重刻时未予纠正,仍沿袭缺漏,致使前后文理不相连贯,可见其刻书不重校勘,故屡为后代藏书家所诟病,清康熙间曾修补北监旧板,乾隆以后北监存板即不再刊印。

--作者:张琏

「北监本」相关图片

北监本
语文课 www.yuwen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站部分内容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