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的拼音、读音、造句

词语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繁体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拼音

bù tàn hǔ xué,ān de hǔ zǐ

英语

\"If you don't explore the tiger's den, you'll be safe with the tiger's seed.\"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的意思和解释

成语词典版解释
释义
义参「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见「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条。
典源
此处所列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典源,提供参考。 #《东观汉记.卷一六.班超传》(窦)固又遣与从事郭恂俱使西域,鄯善王广礼敬甚备,后更疏懈。超谓其官属曰:「宁觉广志意薄乎?此必有匈奴使来也。」召侍胡诈之曰:「匈奴使来数日,安在?」侍胡具服。超1>悉会其吏士三十六人,酒酣,激怒曰:「不探虎穴,不得虎子。当今之计,独有因夜以火攻虏,使彼不知我多少,必大惊怖,可殄尽2>。鄯善3>破胆,功成事立也。」众曰:「善。」遂将吏士往奔虏营。超手格杀三人,斩得匈奴使屋类带副使比离支首及节,明日乃还告郭恂,恂大惊,既而色动。超知其意,举手曰:「掾虽不行,班超何心独擅之乎?」恂乃悦。
〔注解〕
(1) 超:班超(公元32~102),字仲升,扶风平陵人,东汉班彪之子,班固之弟,为人有大志,不修细节。明帝时出使西域,平服五十余国,诏以超为西域都护,又以功封为定远侯。
(2) 殄尽:完全灭绝。殄,音ㄊ|ㄢˇ,尽、灭绝。
(3) 鄯善:国名。汉时西域诸国之一,本名楼兰,昭帝时改名,魏晋因之,在今甘肃省鄯善县东南。〔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后汉书.卷四七.班梁列传.班超》
典故说明
此处所列为「不入虎穴,焉得虎子」之典故说明,提供参考。 班超是东汉名将,为班彪之子,班固之弟。他年轻的时候,投笔从戎跟随车都尉窦固与匈奴打仗,建立了许多战功。后来窦固派班超出使西域,来到了鄯善国。鄯善国王对于班超一行人本来十分礼遇,但过了一段时间,却明显地冷淡起来。班超对这种情形感到不解,暗中探听的结果,原来是匈奴也派了使者前来笼络鄯善国王,使鄯善国王的心产生动摇。班超立刻召集所有的部属三十六人,趁酒酣时候,激怒大家说道:「不探索老虎的巢穴,就不能捉到小老虎。现在唯一的方法,就是趁夜里火攻匈奴使者,使他们不知道我们有多少人,一定会大惊恐,可以把他们全部杀掉,这样一来,鄯善国王才会害怕,事功可以成立。」所有人都赞成班固的建议。于是当天夜里,班超率领吏士攻入匈奴使者的营地,班超亲手就杀了三人,把匈奴的使者以及副使都杀了,鄯善国王吓得魂不附体,终于愿意归顺汉朝。后来「不入虎穴,焉得虎子」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比喻想要达到目标就必须深入冒险。
书证
  • 01.《三国志.卷五四.吴书.周瑜鲁肃吕蒙传.吕蒙》:「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获得胜利成功。三国志˙吴书˙卷五十四˙吕蒙传: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亦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辞典修订版解释
  • (谚语)不深入险境,就不能获得胜利成功。《三国志.吴书.卷五四.吕蒙传》:「蒙曰:『贫贱难可居,脱误有功,富贵可致。且不探虎穴,安得虎子?』」也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相关图片

不探虎穴,安得虎子
语文课 www.yuwen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站部分内容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