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行不义必自毙」 的拼音、读音、造句

词语

多行不义必自毙

词类

习语

拼音

duō xíng bù yì bì zì bì

怎么读

英语

Many wrongs lead to death

「多行不义必自毙」的意思和解释

成语词典版解释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坏事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辞典修订版解释
  • 坏事做多了,必定会自取灭亡。《左传.隐公元年》:「多行不义必自毙,子姑待之。」
辞书版解释
  •   多行不义必自毙语出〔春秋左传.隐公元年〕,意为一个人的作为经常违反义时,是自取灭亡。传中说鲁隐公元年(公元前722年)五月,郑庄公打败共叔段于鄢,〔左传〕的解释是共叔段「多行不义,必自毙。」
      此说的历史背景是郑武公娶中国之女武姜,生了庄公与共叔段。庄公出生时难产,因此不得母亲喜欢。于是其母偏爱其弟共叔段,想立共叔段为国君继承人,武公不允,庄公得以即位,共叔段恃母亲宠爱,请求破格封于京城(为郑国规定不得分封的地域),庄公暂时曲从,时人遂称之为「京城大叔」。由于共叔段自幼受母亲溺爱,猖狂跋扈,不但扩张领土,广纳民众,还整修城郭、聚积粮草、整编兵车,预备偷袭郑庄公而夺位。在其叛变后,庄公命子封率战车二百辆去讨伐,京城人民响应子封,共叔段不战而败,逃往鄢地。庄公又进兵于鄢,共叔段投奔共国,终于战败被杀。〔春秋〕记载「郑伯克段于鄢」,〔左传〕评论说庄公与共叔段原为亲兄弟,而共叔段多行不义,自立门户,与兄长势同水火,庄公打败他,故曰「克」。是为多行不义必自毙的历史典故,也显示母亲偏心溺爱而导致骨肉相残的不幸事实,有教人重视伦理,不可徒逞私心私欲之意。

--作者:崔光宙

「多行不义必自毙」相关图片

多行不义必自毙
语文课 www.yuwen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站部分内容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