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仔戏」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 一种民间戏曲。流行于闽、台地区。明末闽南的锦歌、采茶曲、车鼓弄等民间艺术传入台湾后,吸收本地的民歌、说唱,并受京戏、四平戏的影响,逐渐发展成为独立戏种。初期常在空地演出,称为「落地扫」。主要曲调为七字调、大调、哭调、杂念调等。伴奏乐器以壳仔弦、大广弦、月琴、台湾笛为主,伴以锣鼓等打击乐器。今日在闽南龙溪、芗江一带,流行的歌仔戏,大部分是由台湾传过去的。
辞典简编版解释
- 一种流行于台、闽地区的地方戏曲。明末清初闽南的锦歌、采茶曲、车鼓弄等民间艺术相继传入台湾后,吸收本地的民歌、说唱,并受京戏、四平戏的影响,逐渐发展为独立剧种。初期常在空地演出,称为「落地扫」。主要曲调为七字调、大调、哭调、杂念调等。表演时由壳仔弦、大管弦、月琴等伴奏,演员配合曲调、台步及身段,以方言演唱歌词,并加入说白,演出故事。大约形成于民国初年,而盛于光复之后。
【造句】这几年以来,传统歌仔戏的艺术重新受到了年轻人的青睐,纷纷投入推进行列。
教育Wiki版解释
这是宜兰县苏澳镇育英小学,本地歌仔戏社的着装照片。学校歌仔戏社的指导老师,为宜兰壮三新凉乐团的当家小生~李仙恩,除了会导戏会编剧,还会容妆与梳头,可说是才多艺的老师。目前也是台湾大学歌仔戏社的导演,是位不可多得的人才。
「歌仔戏」相关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