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公济私」 的拼音、读音、造句

词语

假公济私

词类

习语

拼音

jiǎ gōng jì sī

怎么读

近义词

营私舞弊

反义词

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公事公办、毁家纾难

英语

promote one 's private interests under the guise of serving the public

造句

这次政府的修建草案,居然有人在一旁假公济私,贪走人民的钱,浪费国...

「假公济私」的意思和解释

成语词典版解释
释义
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的私利。#语本《汉书.卷六零.杜周传》。
典源
#《汉书.卷六零.杜周传》1>其春,丞相方进2>薨3>,业上书言:「方进……专作威福,阿党4>所厚,排挤英俊,托公报私,横厉5>无所畏忌,欲以熏轑6>天下。天下莫不望风而靡,自尚书近臣皆结舌杜口,骨肉亲属莫不股栗。威权泰盛而不忠信,非所以安国家也。今闻方进卒病死,不以尉示天下,反复赏赐厚葬,唯陛下深思往事,以戒来今。」

(1) 典故或见于《后汉书.卷四六.郭陈列传.陈宠》、《后汉书.卷六三.李杜列传.李固》。
(2) 方进:翟方进(?~公元前7年),字子威,汉上蔡人。少孤,从博士学《春秋》,以射策甲科为郎,永始中擢丞相,封高陵侯,兼通文法,以儒雅缘饰吏事,号为「通明相」。后因政治斗争,被成帝赐诏书自杀,諡恭。
(3) 薨:音ㄏㄨㄥ,古代诸侯或大官死亡皆称为「薨」。
(4) 阿党:结党徇私。阿,音ㄜ。
(5) 横厉:纵横凌厉。形容气势威猛。
(6) 熏轑:燻灼;威胁。轑,通「燎」。〔参考资料〕 ■《后汉书.卷四六.郭陈列传.陈宠》臣闻先王之政,赏不僭,刑不滥,与其不得已,宁僭不滥。故唐尧着典,『眚灾肆赦』;周公作戒,『勿误庶狱』;伯夷之典,『惟敬五刑,以成三德』。由此言之,圣贤之政,以刑罚为首。往者断狱严明,所以威惩奸慝,奸慝既平,必宜济之以宽。陛下即位,率由此义,数诏群僚,弘崇晏晏。而有司执事,未悉奉承,典刑用法,犹尚深刻。断狱者急于篣格酷烈之痛,执宪者烦于诋欺放滥之文,或因公行私,逞纵威福。■《后汉书.卷六三.李杜列传.李固》臣闻君不稽古,无以承天;臣不述旧,无以奉君。昔尧殂之后,舜仰慕三年,坐则见尧于墙,食则尧于羹。斯所谓聿追来孝,不失臣子之节者。太尉李固,因公假私,依正行邪,离闲近戚,自隆支党。至于表举荐达,例皆门徒;及所辟召,靡非先旧。或富室财赂,或子婚属,其列在官牒者凡四十九人。
典故说明
「假公济私」原作「托公报私」。西汉末年,外戚专政,朝政几乎都把持在外戚的手中,皇帝形同虚设,国势动荡不安,外戚大臣之间明争暗斗,更是时有所闻。当时王莽已有谋篡汉室的野心,他暗中壮大自己的势力,并且一步步地铲除所有反对他的人。翟方进是汉成帝时的丞相,在位九年,兼通文法吏事,治国有方,得到朝野的称颂,号为「通明相」。王莽视其为眼中钉,亟欲除掉他。于是他勾结与翟方进私交甚笃的丞相议曹李寻,捏造了并未发生的天文异象,诬陷翟方进,说这是因为他身为丞相却没有善尽辅政的责任,以致人民的怨言上达天听使然。成帝未详加调查就下诏严加责备,翟方进迫于无奈,引咎自杀。朝中大权从此落入王莽手中。成帝知道翟方进的死讯后,问心有愧,便下令厚加抚恤。这个举动引来与王莽勾结的朝臣杜业的不悦,便上书进谏,说翟方进当权之时,作威作福,结党营私,排挤贤良之士,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的私利,这样的人应该严惩以儆天下,不宜赏赐厚葬。出现「假公济私」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比喻人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的私利。出现「假公济私」的书证如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书证
  • 01.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
  • 02.明.余继登《典故纪闻.卷一》:「是故治人者必先自治,则人有所瞻仰。毋徒拥虚位,而漫不可否,毋委靡因循以纵奸长恶,毋假公济私以伤人害物。」
  • 03.明.陈汝元《金莲记.第二零出》:「我本欲假公济私,谁想他因祸得福,有何面目再见苏公。」
  • 04.《儿女英雄传.第一六回》:「那一个老羞成怒,就假公济私把他参革,拿问在监,因此一口暗气而亡。」
  • 05.《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于是帮办人员假公济私,百端纷扰。」
  • 06.《隋唐演义.第二二回》:「老夫人却也记得九月二十三日,是嫂嫂的整寿,商议差官送礼,尉迟托公子撺掇谋差山东,假公济私,就与秦母拜寿。」\\u001a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私利。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于是帮办人员假公济私,百端纷扰。
辞典修订版解释
  • 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私利。元.无名氏《陈州粜米.第一折》:「这是朝廷救民的德意,他假公济私,我怎肯和他干罢了也呵!」《清史稿.卷一三三.兵志四》:「于是帮办人员假公济私,百端纷扰。」
辞典简编版解释
  • 假借公家的名义以谋取个人私利。
      【造句】他假公济私、中饱私囊的劣迹,最近终于被揭发了。

「假公济私」相关图片

假公济私
语文课 www.yuwen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站部分内容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