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静」 的拼音、读音、造句
「宁静」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 安静、平和。三国蜀.诸葛亮〈诫子〉:「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红楼梦.第六三回》:「如今四海宾服,八方宁静。」
辞典简编版解释
- 安静、平和。
【造句】走在宁静的街道上,晚风徐徐吹来,舒服极了。
辞书版解释
- 宁静是心灵不受过度激情干扰的状态;这种状态是希腊原子论者(Atomists)、伊比鸠鲁学派(Epicureans)和斯多噶学派(Stoics)共同主张的伦理生活的理想。
原子论者德谟克里特斯(Democritus,约在公元前420年为其壮盛之年)认为,人生的理想是心灵的宁静;为达到这种人生境界,就不应参与太多公共或私人事务,更不要做超越自己能力以外的事。由于过与不及均易激动心灵,因此持盈保泰,珍惜所有,勿妒羡人,是为保持心灵祥和之要道。
伊比鸠鲁(Epicurus, 341~270 B.C.)认为人生的目的是快乐,快乐也是幸福之所寄。快乐并不是短暂的个人感官之满足,而应是具有持久性的快乐。同时快乐也不在于激情与刺激的争逐,而是在于没有痛苦;这种快乐仅见诸心灵的宁静状态。暴饮暴食,固极一时之乐,然常继之以肠胃不适之苦。荣誉与财富固足以让人显扬一时,然却常陷人于慾深溪,永难满足之苦。尤有甚者,易遭人忌,常须时时设防,难有快乐可言。因此伊比鸠鲁劝人不要在公共生活上锋芒毕露,饮食有节,慾望降低,才能保持心灵宁静,达到快乐与幸福。
斯多噶学派认为宇宙受严格的自然律支配,人生应顺应自然,不要强求,更不要受到非自然非理性的悲喜慾惧等情绪所困,才能达到道德的自律与自由。
--作者:杨深坑
「宁静」相关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