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德」 的拼音、读音、造句

词语

三德

词类

地名

拼音

sān dé

怎么读

英语

Three Virtues

「三德」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 三种品德。《书经.洪范》:「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周礼.地官.师氏》:「以三德教国子,一曰至德,以为道本;二曰敏德,以为行本:三曰孝德,以知逆恶。」具有至德、敏德、孝德的三长老。《大戴礼记.曾子本孝》:「任善不敢臣三德。」汉.戴德.注:「三德,三老也。」
辞书版解释
  •   「三德」一辞,出自〔尚书.洪范〕,周武王灭殷后,同箕子询问治国方略,箕子阐述了九种大法,其中一项就是「三德」,所谓「三德」:「一曰正直,二曰刚克,三曰柔克。」
      箕子认为人的德性,大略可分为正直、刚性与柔性三类。(1)正直的人:中正平和,刚柔相济;
       (2)刚性的人:桀傲不顺,缺亲切感;
       (3)柔性的人:柔弱驯服,意志不坚。君临天下应持中道,君王应为正直之人,秉持公理正义,对于过刚或过柔的人,可采「执两用中」的方法加以调适。亦即「沈潜刚克,高明柔克。」君王对于太刚强的人要抑制他,对于太柔顺的人要支持他。
      箕子所称之刚克、柔克,类似孔子所谓之狂、狷。狂者乐观进取,但好高鹜远,逾越中道;狷者有所不为,过于拘谨,不及中道。孔子心目中的完人,是能依循中庸之道而行,而无过与不及,与箕子之言,义理相通。箕子期望君王对于刚克、柔克之人,要因材施教,去除其偏颇之性,导引其走向中道,使他成为正直之人。
      〔周礼.地官.师氏〕所载「三德」是贵族子弟的德育,包括:(1)至德,明了道德的根本道理;
       (2)敏德,熟悉道德实践的原则;
       (3)孝德,明白孝顺父母的恰当方式。

--作者:傅元龙

「三德」相关图片

三德
语文课 www.yuwen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站部分内容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