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无措」 的拼音、读音、造句

词语

手足无措

词类

习语

拼音

shǒu zú wú cuò

怎么读

近义词

惊慌失措、束手无策

反义词

泰然自若、从容不迫

英语

have no idea what to do with one 's hands and feet

造句

ㄧ遇到这突如其来的消息,难免都会手足无措,不知该如何是好

「手足无措」的意思和解释

成语词典版解释
释义
「不知所措」之「措」,典源作「错」。「错」通「措」。「手足无措」指手脚无处安放。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语本《论语.子路》。△「不知所措」、「六神无主」、「名正言顺」
典源
#《论语.子路》1>子路曰:「卫君待子而为政,子将奚先?」子曰:「必也正名乎!」子路曰:「有是哉?子之迂也!奚其正?」子曰:「野哉由也!君子于其所不知,盖阙如也。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2>手足。故君子名之必可言也,言之必可行也。君子于其言,无所苟而已矣。」

(1) 典故或见于《礼记.仲尼燕居》。
(2) 错:通「措」,安置。〔参考资料〕 《礼记.仲尼燕居》子曰:「礼者,何也?即事之治也。君子有其事必有其治。治国而无礼,譬犹瞽之无相与,伥伥乎其何之?譬如终夜有求于幽室之中,非烛何见?若无礼,则手足无所错,耳目无所加,进退揖让无所制。是故以之居处,长幼失其别,闺门三族失其和,朝廷官爵失其序,田猎戎事失其策,军旅武功失其制,宫室失其度,量鼎失其象,味失其时,乐失其节,车失其式,鬼神失其飨,丧纪失其哀,辨说失其党,官失其体,政事失其施,加于身而错于前,凡众之动失其宜。如此则无以祖洽于众也。」
典故说明
《史记.卷四七.孔子世家》有一段记载:卫灵公死后,卫人立蒯聩(ㄎㄨㄞˇ ㄎㄨㄟˋ)之子辄,是为出公。这一年六月,赵鞅将蒯聩纳于卫国的戚地,与辄对立。直到出公五年,卫君辄始终违抗父亲蒯聩,诸侯们屡次以这件事责备卫国。这时孔子门人子路等多在卫国任职,卫君辄想要请孔子主政。此刻蒯聩已在晋人的协助下回国,占领了戚邑,父子相峙不下,尽失其应有的风度。在这种情形下,孔子自然不愿为一个名不正、言不顺的君主效力。他向子路陈述「正名」的道理,说:「名分不正,所说的话就不合道理;说的话不合道理,事情就做不成;事情都做不成,当然安上治民的礼、移风易俗的乐就无法产生;礼乐不能产生,刑罚就因失去依据而不能轻重适中;刑罚失当,人民举手投足都容易犯错,就会惶恐终日,不知如何安放手脚。」孔子所讲的此一席话,见于《论语.子路》。后来「手足无措」这句成语,就从孔子所说的「民无所错其手足」演变而出,用来形容人惶恐不安,不知如何是好。
书证
  • 01.《陈书.卷六.后主本纪》:「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
  • 02.金.刘志渊〈大江东去.人生最贵〉词:「前程路险,到时手足无措。」
  • 03.《三国演义.第六七回》:「孙权纵马上桥,桥南已折丈余,并无一片板。孙权惊得手足无措。」
  • 04.《警世通言.卷二四.玉堂春落难逢夫》:「真个朝朝寒食,夜夜元宵,(三官)不觉住了一个多月。……急得家人王定手足无措,三回五次,催他回去。」
  • 05.《红楼梦.第八三回》:「只听薛姨妈忽然叫道:『左胁疼痛的很!』说着,便向炕上躺下。吓得宝钗、香菱二人手足无措。」
  • 06.《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六七回》:「那官儿听说是一个绝不相识的外国人来拜望,吓得魂不附体,手足无措;连忙请到花厅相会。」
  • 07.《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七五回》:「谁知跳不惯的人,忽然从高落下,就手足无措的了,不知怎样一闪,把腿跌断了。」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手脚无处安放。语本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形容举止慌乱,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陈书˙卷六˙后主本纪: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三国演义˙第六十七回:孙权纵马上桥,桥南已折丈余,并无一片板。孙权惊得手足无措。亦作莫措手足、手脚无措、手足失措。
辞典修订版解释
  • 手脚无处安放。语本《论语.子路》:「刑罚不中,则民无所错手足。」形容举止慌乱,没有主意,不知如何是好。《陈书.卷六.后主本纪》:「自画冠既息,刻吏斯起,法令滋章,手足无措。」《三国演义.第六七回》:「孙权纵马上桥,桥南已折丈余,并无一片板。孙权惊得手足无措。」也作「莫措手足」、「手脚无措」、「手足失措」。

「手足无措」相关图片

手足无措
语文课 www.yuwen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站部分内容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