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行」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 平日的品行。《汉书.卷七六.王尊传》:「素行阴贼,恶口不信,好以刀笔陷人于法。」
辞典简编版解释
- 平日的品行。
【造句】那家伙时常危害乡里,素行不良,如今伏法,人人称快。
辞书版解释
- 「素行」是指始终保持不变的良好德行;出自[韩诗外传·卷一],说君子行事应坚守原则,不论处在何时何地,都应保持良好的德行。[韩诗外传]中说:从政的君子应当服装适当、仪态得体,人民看了才会欣赏崇敬;应当说话谦逊,应对灵活中肯,人民听了才会觉得快意;应当亲近仁德的人,避开不仁的人,人民才会觉得满意安心。这三方面不仅是君子从政时应有的行为,也是君子要始终持守不变的德行,即使不在从政的位子上,仍是如此,所以可称之为「素行」。从根本上说,君子心中时时保持着达至完善的愿望,而日日求进步,所以,虽然独居,没有地位,没有众多支持者,仍然能自得其乐,德性充满而自然表露出来。[诗经·邶风·旌丘]中说:为什么能这样退隐独处呢?一定是有可以支持它的道理;为什么能坚持那么久呢?一定是有可以凭藉的原则。
说得具体一点,就是君子有一定的立身原则,这个原则表现在言语、服装、态度、择友和行事上,始终不变。和[论语·里仁篇]中所说的「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是同样的道理。
--作者:张鍠焜
「素行」相关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