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恬不知耻」 的拼音、读音、造句

词语

恬不知耻

词类

习语

拼音

tián bù zhī chǐ

怎么读

近义词

厚颜无耻

反义词

英语

be devoid of any sense of shame

造句

她真是恬不知耻,做了坏事还在那边笑。

「恬不知耻」的意思和解释

成语词典版解释
释义
「恬不知耻」,典源作「恬然不耻」。形容有过错却安然不以为耻。语本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毛诗卷染油代烛》。△「寡廉鲜耻」
典源
唐.冯贽《云仙杂记.卷八.毛诗卷染油代烛》倪芳饮后,必有狂怪1>,恬然2>不耻。或以《毛诗》3>卷染油代烛,醉游彻晓4>。

(1) 狂怪:疯狂怪异的行为。
(2) 恬然:安然自得的样子。恬,音ㄊ|ㄢˊ。
(3) 《毛诗》:今本《诗经》,为毛亨传注,故又称《毛诗》。《诗经》在汉代有齐、鲁、韩、毛四家之学,独存《毛诗》,流传至今。
(4) 彻晓:整个晚上到天亮。
典故说明
「恬不知耻」原作「恬然不耻」。唐冯贽作的《云仙杂记》,杂载古今逸事。书中记载一个叫做倪芳的人,他的个性不受拘束又特别古怪。平常喜欢喝酒,喝了酒后行为常疯疯癫癫,怪里怪气,并作一些怪异的举动,一点也不觉得可耻。有一天,他喝完酒后,把《毛诗》这本书卷了卷,再沾上油当作蜡烛。他点着这个蜡烛,拿着它到外面游荡了一夜。后来「恬不知耻」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用来指有过错却安然不以为耻。
书证
  • 01.宋.钱时《两汉笔记.卷一二.献帝》:「谏不行,言不听,膏泽不下于民,而但缄嘿固位,恬不知耻,又可谓贤乎?」
  • 02.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卷二.卫礼至为铭》:「卫礼至行险徼幸,戕人而灭其国,恬不知耻;反勒其功于铭,以章示后。」
  • 03.《元史.卷三四.文宗本纪三》:「中书平章朵儿(失)〔只〕,职任台衡,不思报效,铨选之际,紊乱纲纪,贪污着闻,恬不知耻,黜罢为宜。」
  • 04.《明史.卷二二零.曾同亨列传》:「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犯了过错却安然不以为羞耻。明史˙卷二二零˙曾同亨传: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亦作恬然不耻。
辞典修订版解释
  • 犯了过错却安然不以为羞耻。《明史.卷二二零.曾同亨传》:「此中多闇修,非可概斥。即使阳假名义,视呈身进取、恬不知耻者,孰愈哉?」也作「恬然不耻」。
辞典简编版解释
  • 犯了过错却安然不以为羞耻。
      【造句】惹出这么大的麻烦,他却一副事不关己的样子,真是恬不知耻!

「恬不知耻」相关图片

恬不知耻
语文课 www.yuwen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站部分内容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