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 乐器名。用铜铸成的鼓,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纹饰。此种打击乐器流行于我国广西、广东、云贵、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
辞典简编版解释
- 乐器名。属于打击乐器。用铜铸成的鼓,鼓腔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多半有精致的纹饰。流行于我国广西、广东、云贵、湖南等少数民族地区。
【造句】铜鼓是古代用做祭祀、赏赐及进贡的重器。
辞书版解释
- 乐器名。流行于中国广西、广东、云南、贵州、四川、湖南等省之少数民族地区的打击乐器,用青铜通体打造,呈圆形,由面、胴、腰、足、耳五部分组成,中空无底,两侧有铜环耳,鼓面和鼓身都有精致的纹饰;大者面径可达一百六十五厘米,小者仅十余厘米,重量从几十斤至数百斤不等。春秋初期即已出现。盛行于汉代,一般用于迎宾送客,庆祝新房落成、婚期贺喜、死丧哀悼及祭木鼓仪式等活动中,可独奏、伴奏、或与编钟、锣、葫芦笙等合奏,也是跳铜鼓舞的主要道具。可用手拍打或执槌敲击,敲法有三种:一、平放直敲;二、悬吊或抬着横击;三、挎着或持于手上敲奏。铜鼓有单面、双面两种,分特大、大、中、小四个型号,大型与中型鼓最多,小型鼓较少。
--作者:郭玉茹
「铜鼓」相关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