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活字」 的拼音、读音、造句

词语

铜活字

繁体

銅活字

拼音

tóng huó zì

怎么读

英语

Copper movable type

「铜活字」的意思和解释

辞书版解释
  •   铜活字乃以铜铸成的印刷活字。1403年,朝鲜已开始制造大量铜活字印书。制法是先用黄杨木刻字,再翻成砂模,注入铜液成字。中国铜活字流行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的南方,以无锡华氏会通馆、蓝雪堂、尚古斋、安氏桂坡馆等排印书籍最多。此外,苏州的金兰馆、五云溪馆、五川精舍、吴郡孙凤以及常州、南京、浙江、芝城(福建省建瓯)等地均有铜活字印本传世。
      我国最早的铜活字本是明弘治3年(1490)华氏会通馆印成的〔宋诸臣奏议〕150卷、50册。华氏会通馆铜板印书可考者约15种,在明人铜活字印本中数量首屈一指,其中弘治13年(1500)以前印的〔宋诸臣奏议〕、〔锦绣万花谷〕、〔容斋五笔〕、〔百川学海〕、〔九经韵览〕、〔古今合璧事类前集〕、〔文苑英华篡要〕、〔音释春秋〕等,相当于欧洲的摇篮本,特别珍贵。
      其同县人安国(1481-1534)所印书,质量好、数量也颇丰(仅次于华氏),得后世好评。正德16年(1517)印成的〔东光县志〕可说是中国唯一的铜活字本方志,可惜已失传。
      明代铜活字印本中,值得一提的还有嘉靖31年(1552)芝城所印〔墨子〕15卷,白纸蓝印,别具一格,最为藏书家所称道。
      清代最重要的铜字本则是雍正6年(1728)印成的〔古今图书集成〕,共64部,每部10,040卷,5,020册,这也是历史上最大规模的铜活字印书。
      道光年间林春祺曾着〔铜板叙〕一文,说明他造铜字的原因及经过,是我国有关制造金属活字的仅有文献。
      明清两代的铜活字本所传不多,主要藏于北京图书馆。

--作者:鲁玲

「铜活字」相关图片

铜活字
语文课 www.yuwen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站部分内容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