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知」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 事先知道。《史记.卷一零五.扁鹊仓公传》:「使圣人预知微,能使良医得蚤从事,则疾可已,身可活也。」《大宋宣和遗事.元集》:「闻得华山陈希夷先生名抟,表德图南的,精于数学,预知未来之事。」
辞典简编版解释
- 事先知道。
【造句】他是个眼光奇准的生意人,总是可以预知未来市场的走向。
辞书版解释
- 预知指心灵在事情尚未发生时,即知晓其结果的现象;预知是超感知觉(Extrasensory Perception)的一种,不是透过感官知觉或推理而发生。
真正的预知要符合下列条件:一是预知不必依据任何线索推理预测的结果;二是预知事情发生并非确定事情必然发生,如甲预知乙会遗失一佰元不能是导致乙真的遗失钱的原因;三是预知不是纯属巧合的结果。
预知现象是否真的会发生,还是一个有争辩的问题。在哲学中,与之相关的论点有:第一,时间序列的问题:假如预知现象真的存在,那么未来的事就存在于现在,可是这样的事不容易为人的心灵所掌握,因为人如何可能看到尚未发生的事,并不可知。第二,为命定论(fatalism)的问题:有人认为预知现象的存在,表示要发生的事必然会发生,非人力所能扭转,因此肯定了命定论;但有些学者不赞成这个论点,认为即使预知现象产生,事情的结果未必会如预知的结果一般。第三,个人自主(autonomy)的问题:有人认为预知的存在表示个人在被预知事项上事实上没有自主的能力,但这个观点也不完全为人所同意,因为他们认为在被预知事项上,个人在逻辑上还有可能以己之力扭转被预知的结果。第四,因果关系的问题:假如预知现象的出现是未来必然要发生的事情所造成的结果,那么前者即为果,后者即为因,而这种关系中的因是「逆溯的因」(causation),但必然要发生的事情本身就是一项果,既然为果,则其因必然在它之先或同时发生,但这里的果本身却没有因。(参见「超感视觉」、「心电感应」、「超感知觉」等)。
--作者:但昭伟
「预知」相关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