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颂功德」 的拼音、读音、造句
「歌颂功德」的意思和解释
成语词典版解释
典源
此处所列为「歌功颂德」之典源,提供参考。 《史记.卷四.周本纪》庆节卒,子皇仆立。皇仆卒,子差弗立。差弗卒,子毁隃立。毁隃卒,子公非立。公非卒,子高圉立。高圉卒,子亚圉立。亚圉卒,子公叔祖类立。公叔祖类卒,子古公亶父立。古公亶父复修后稷、公刘之业,积德行义,国人皆戴之。薰育戎狄攻之,欲得财物,予之。已复攻,欲得地与民。民皆怒,欲战。古公曰:「有民立君,将以利之。今戎狄所为攻战,以吾地与民。民之在我,与其在彼,何异。民欲以我故战,杀人父子而君之,予不忍为。」乃与私属遂去豳,度漆、沮,踰梁山,止于岐下。豳人举国扶老携弱,尽复归古公于岐下。及他旁国闻古公仁,亦多归之。于是古公1>乃贬2>戎狄3>之俗,而营筑城郭室屋,而邑别居之4>;作五官5>有司。民皆歌乐之,颂其德。
\r\t(1) 古公: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初居邠,为避狄人侵扰,迁于岐山下之周原,邠人皆追随,乃于其地立国,国号周。武王时,追尊为太王。\r\t(2) 贬:减少、减损。此处有变革之意。\r\t(3) 戎狄:指居于西北边境外的野蛮民族。\r\t(4) 邑别居之:设邑落分别居住。\r\t(5) 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别为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r\t(1) 古公:即周太王。周文王姬昌之祖父。初居邠,为避狄人侵扰,迁于岐山下之周原,邠人皆追随,乃于其地立国,国号周。武王时,追尊为太王。\r\t(2) 贬:减少、减损。此处有变革之意。\r\t(3) 戎狄:指居于西北边境外的野蛮民族。\r\t(4) 邑别居之:设邑落分别居住。\r\t(5) 五官:周代之五官,分别为司徒、宗伯、司马、司寇、司空。
书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