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三观」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 中国佛教天台宗的修行方法之一。谓在修习襌观时,能于一念心中对所襌观的对象同时观察它是假有、空无实性以及非空非假的性质。《摩诃止观.卷五上》:「即中论所说,不可思议一心三观。」
辞书版解释
- 「一心三观」为佛教天台宗的基本教义之一;又称圆融三观、不可思议三观。一心,即指能观之心;三观,则指空、假、中三谛。「一心三观」系指一心同时存在不可分割的三种观法,亦即对于世界万物,一心可以同时从空、假、中三方面去观察。此一理论相传最早为北齐慧文据〔大智度论〕、〔中论〕等提出来的;据〔佛祖统记〕载,慧文读〔中论.观四谛品〕至「因缘所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呈中道义」时,认识到:「诸法无非因缘所生,而此因缘,有不定有,空不定空,空有不二,名为中道」。一切事物皆因缘所生,成为假有;虚妄不实,故为真空;空、假不可分离,非空非假,即是中道。此三者同时可于一心中观悟,称为「一心三观」。其后慧文的门徒慧思提出「一切法唯是一心」的观点,进一步开展了天台宗思想的脉络。\n 其后天台宗的创始人隋.智顗发挥了此一思想,使「一心三观」的理论得以完善,成为天台宗最重要的思想内容之一。他在〔摩诃止观.卷五〕说:「若一法一切法,即是因缘所生法,是为假名假观也;若一切法即一法,我说即是空,空观也;若非一非一切者,即是中道观。一空一切空,无假、中而不空,总空观也;一假一切假,无空、中而不假,总假观也;一中一切中,无空、假而不中,总中观也。」即〔中论〕所说不可思议之一心三观。
--作者:郑阿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