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春作用」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 壮年或老年期的地形上,因地壳隆起,使河流再度向下侵蚀,并向上、下游同时伸展延长,而使幼年期地形重新发育的作用,称为「回春作用」。
辞书版解释
- 若一区地形正循常态演育中,突受外力影响而中断,使原已进入壮、老年期之地形,又出现幼年早期之地形特徵,此种现象,称为回春作用。
- 因侵蚀基准面(base level of erosion)的下降,造成河流侵蚀力复活,下蚀能力增强,而地形演变又回到侵蚀轮回的幼年期,于是在壮年或老年期的地形上,又重新发育幼年期地形,此种现象称为地形的回春作用。在实际的地形发育中,复杂轮回的发育较单次轮回多。回春作用可分为两种:动态和静态的回春。动态回春指海平面的下降及陆地的相对上升等,而静态回春则指像河流搬运物质的减少、雨量的增加、河川袭夺的发生等情况。河阶地形是回春的主要地形证据。我国台湾地区因为受到板块运动的挤压,造成地壳相对的上升,侵蚀基准面相对的下降,因此可以看见许多河川侵蚀下切,形成河阶地形。
- 若一区地形正循常态演育中,突受外力影响而中断,使原已进入壮、老年期之地形,又出现幼年早期之地形特徵,此种现象,称为回春作用。
「回春作用」相关图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