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异思迁」 的拼音、读音、造句

词语

见异思迁

词类

习语

拼音

jiàn yì sī qiān

怎么读

近义词

喜新厌旧、三心二意

反义词

坚忍不拔、全心全意、专心致志、忠心耿耿、一心一意

英语

wish to change one 's work the moment one sees sth. different

造句

他缺乏定性,老是见异思迁,因此频频更换工作。

「见异思迁」的意思和解释

成语词典版解释
释义
见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心意,比喻意志不坚定。#语本《管子.小匡》。△「心猿意马」
典源
#《管子.小匡》桓公曰:「定民之居,成民之事,奈何?」管子对曰:「士、农、工、商四民者,国之石民也。不可使杂处,杂处则其言哤,其事乱。是故圣王之处士必于闲燕,处农必就田墅,处工必就官府,处商必就市井。今夫士1>群萃而州2>处闲燕3>,则父与父言义,子与子言孝。其事君者言敬,长者言爱,幼者言弟4>,旦昔5>从事于此,以教其子弟,少而习焉,其心安焉,不见异物6>而迁焉。是故其父兄之教不肃而成,其子弟之学不劳而能,夫是故士之子常为士。」

(1) 士:即今之所谓读书人、知识分子。
(2) 州:聚。
(3) 闲燕:指安静、清净之处。或指学校。此处或以「州处」为断句,「闲燕」属下句。
(4) 弟:通「悌」。顺从、尊敬兄长。
(5) 旦昔:即「旦夕」。朝夕,早晚。昔,通「夕」。
(6) 异物:不同的事物,指非本行之事。〔参考资料〕另可参考:《国语.齐语六》
典故说明
在《管子.小匡》篇中,记载了春秋时,齐桓公问丞相管仲说:「要怎样才能让人民生活安定,成就人民的事业?」管仲回答说:「士、农、工、商这四种身分的人不可以杂处而居,不然就会混乱,无法各司其职。所以圣王的时代,士都住在环境清净的地方、农民一定住在田野乡间、从事劳动的人一定住在官府附近、经商的人一定住靠近市场的地方。士如果能聚居在清幽的地方,那么从早到晚、从小到大都在这样的环境中,学习义、孝、敬、爱、悌等处世原则,他们的心就可以安定下来,不会受到别的事物干扰而改变他们的意志。后来「见异思迁」这句成语,就从原文中的「见异物而迁焉」演变而出,比喻意志不坚定。
书证
  • 01.清.康有为《大同书.戊部.去形界保独立》:「又凡人之情,见异思迁,历久生厌,惟新是图,惟美是好。」
  • 02.《大马扁.第七回》:「因此满胸抑郁,终不免宗旨不定,见异思迁,是个自然的道理。」
  • 03.《文明小史.第一四回》:「怕的是他们小孩子们,见异思迁,我这个馆地就坐不成了。」
  • 04.清.袁枚〈与庆晴村都统书〉:「名教中自有乐地,何必见异思迁?」
词典附录
  • 修订本参考资料:见到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心意。比喻意志不坚定。文明小史˙第十四回:怕的是他们小孩子们,见异思迁,我这个馆地就坐不成了。
辞典修订版解释
  • 见到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心意。比喻意志不坚定。《文明小史.第一四回》:「怕的是他们小孩子们,见异思迁,我这个馆地就坐不成了。」
辞典简编版解释
  • 见到新奇的事物就改变心意。形容意志不坚定或感情不专一。
      【造句】他缺乏定性,老是见异思迁,因此频频更换工作。

「见异思迁」相关图片

见异思迁
语文课 www.yuwen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站部分内容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