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父哲学」 的拼音、读音、造句

词语

教父哲学

词类

拼音

jiào fù zhé xué

怎么读

英语

Patristic Philosophy

「教父哲学」的意思和解释

辞典修订版解释
  • 公元2~5世纪早期基督教为其教义辩护的一种思想体系。它是由既宣讲又着作的护教者,即所谓的教父,根据《圣经》,并与古希腊、古罗马哲学融合建立起来的。
辞书版解释
  •   教父哲学是指基督宗教早期教义形成时期的基督宗教思想家们的学说,是士林哲学(Scholasticism)的前身。基督宗教从创立到成为罗马帝国国教期间,在长达几世纪的演变中,于不同的地区和时间产生了不同的教义;随着基督宗教势力的扩张,以及适应罗马帝国的需要,有些神职人员便起而统一教义、统一信仰,制定一套有理论、成体系,以及前后相贯的教义,亦即把基督宗教的信条加以系统化、理论化。公元二世纪中叶至五世纪,这些神职人员试图以希腊哲学体系解释〔圣经〕,用理性解释启示,用哲学解释神学,特别把古希腊后期流行的新伯拉图主义(Neo-Platonism)、新毕达哥拉斯主义(Neo-Pythagoreanism)以及斯多噶主义(Stoicism)和基督宗教结合起来,建立了一套神学理论。这些制定教义、编辑教条的人员,为教会作出了贡献,后人便把他们称为「教会之父」,简称「教父」,而他们的理论体系,则被称为「教父哲学」;主要代表人物是德尔都兰(Tertullian, 115~225)和圣奥古斯丁(Saint Augustine, 354~430)。\n  德尔都兰认为在物质世界出现之前上帝早已存在,在上帝里面有一个同样在先的「逻各斯」(Logos),这是基督在先的第一个阶段;其次,上帝借「逻各斯」进行创造,亦即上帝圣父生出圣子,这是基督在先的第二个阶段;最后,这个圣子以圣灵降孕的办法,借童贞女玛莉亚感受圣灵怀胎,取得肉体出世成人,此即「道成肉身」,这是在先的基督和物质的人类沟通的阶段。这就是「三位一体」说的权威解释,后来被尼西亚宗教会议确立为正统的基督教义。\n  奥古斯丁把哲学和神学结合起来,宣扬信仰先于理性,高于理性,认为精神是实体,上帝是真理,只有信仰上帝才是人生最大的享受。奥古斯丁所追求的是心灵的「平安」,哲学的「存在」,以及神学的「上帝」,这三者都不在心外,而是在心内寻获。心中所呈现的是三而一,一而三的;上帝就是存在本身,上帝本身就是平安,上帝是存在,又是存在的基础。上帝存在于人的内心,上帝的「光照」(Illumination)内心,就奥古斯丁而言,是普遍的事实。「光照」有两个:一方面是上帝自己在人心内的工作,一方面是吸引人的追求。前者是祂的创造和救赎,后者则是人的回答。于是二种动作汇合成一体,都在人心中完成。奥古斯丁极力主张「三位一体论」的观点,认为:既非三个神,亦非三个善,而是一个至善全能的上帝,即三位一体自身。对基督宗教的教徒而言,不需要追求别的知识,只要知道天上的或地上的,能见的或不能见的一切事物,都是因上帝的仁慈而创造出来的,那就够了,至善的上帝所创造的都是美好的。\n  教父哲学的基本观点有:(1)创世说:认为上帝从虚无中创造出宇宙事物,上帝是世界的主宰,是一个有意志、有智慧、有感情的人格化的神。(2)三位一体说:认为神有圣父、圣子、圣灵三种位格,这三者共同存于同一神的本体之中。(3)原罪说:认为人类的祖先亚当和夏娃在天国的花园(伊甸园)中偷吃了禁果犯下了大罪;而他们的罪恶又世代相传,以致他们的子孙一生下来就有罪。(4)救赎说:认为世人受苦受难,无法自救,只能指望上帝派遣一位救世主下凡,教导人们忍受苦难,信奉上帝,以求得救。(5)天国报应说:认为肉体死亡以后,如要升入天堂,就必须安分守己,听天由命,鄙弃一切物质欲望,否则便将贬入地狱,遭受刑罚。(6)天启说:认为人的认知和理性必须服从信仰,不能抵触信仰,否则就是有害的知识,而信仰完全来自上帝的启示,一切真知都是「天启」的产物。教父哲学还认为教会是上帝在尘世的代表,所以教会的权力高于皇帝的权力,国王必须服从教会。这种理论为西方中世纪的「政教合一」奠定了思想基础,也为罗马教皇建立世界性的神权统治提供了理论根据。

--作者:刘贵杰
语文课 www.yuwenke.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免责说明:本站部分内容从互联网搜集编辑整理而成,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冒犯,请联系我们删除。